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院庆特刊】 我进步 医院发展

点击数:113712013-11-04 16:54:18 来源: 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网站

2000713,我与吴峰、黄玉婵、邹平四人坐了一晚上的火车赶到金华,医院则派程明生师傅在金华等候我们,接我们到医院安排的白头坞宿舍。夜晚,趁着月光我看到新安江一座山连着一座山,没有高楼大厦。站在阳台上,我想到自己刚从山区走出来,不料来到更大的山区,心都凉到底了。

第二天,来到医院报到,接待我们的是王贻玢院长助理。他见到我们非常热情,马上向我们了解住宿安排得怎样?日常用品有没有?带的钱够不够,不够可以先到财务科支出几百元……听到领导的嘘寒问暖,我凉了的心又慢慢回暖了。

来到科室报到,我发现耳鼻咽喉科与眼科才分开不久,只有三名医师。因为我在学校学的就是眼耳鼻喉专业,所以很快就融入到了科室的工作中。一星期后,我们就开始值班了。那时全院有手机的医师屈指可数,值班用的是BB机。当时急诊病人不多,一晚上也就2-3个。耳鼻咽喉科经常晚上一个急诊病人也没有,一觉睡到大天亮。而现在,每次值班时急诊病人少则58人,多则10余人,最多时有20来人。

刚来时耳鼻咽喉科时,科室住院病人也很少,一月也就7个左右的出院病人,不像现在,每月出院人数都在50人以上。当时耳鼻咽喉科的手术很少,每次手术时我们头上都会戴一个头灯,光线泛红,但很弱。其他外科医师见了,都打趣我们:“你们两个‘煤矿工’又上来挖鼻息肉了”。记得有一次和姜主任上台手术,由于手术视野小,再加上光线暗,病人出血多,助手根本看不清手术操作步骤,只是听到姜主任说:“这是筛窦息肉、这是上颌窦息肉、这是……”,而自己脑海中则根据自己记下的解剖结构,想像整台手术录像。当时的手术通常是时间很长,出血也多。出血最少500-600ml,多则有800-1000ml,甚至还有需要术后输血的;现在,情况已不可同日而语。耳鼻咽喉科拥有了先进的鼻内窥镜显像系统,术野清楚,可以将抽象的解剖部位变得清晰、直观,术中出血大大减少,出血量基本控制在300ml以内。

一晃13年已经过去,我已经从一个刚毕业的毛头小伙变成可以独挡一面的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医院也已经从狭窄、简陋的区间发展成了现代化、信息化、园林式医院。升“二甲”、“二甲”复评、直到一次性通过“三乙”评审,这些都离不开医院领导的高瞻远瞩,更离不开我们这一代建医人的默默奉献。回想起升“二甲”时的资料准备,“二甲”复评时的反复修改,最难忘的还是创“三乙”时的挑灯夜战、加班加点,反复演练、整改。整整4个多月,付出总有回报,医院就此成功升格为三级乙等医院。

伴随着我院与台湾中山大学附设医院签订协作医院,成为浙医二院建德分院。接下来,医院将再次启航,将朝着集团化、国际化、精品化的浙西名院迈进,而我也将在科室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发挥自身优势,协助主任带领我们团队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刘艳锋 男,2000年毕业于湖北咸宁医学院(现更名“湖北科技学院”),至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工作至今。任杭州市耳鼻喉科学会青年委员,建德市“282”人才,建德一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院龄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