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院庆特刊】我与骨科的二十年

点击数:116232013-11-08 11:03:12 来源: 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网站

一张年轻的脸,一身黝黑的皮肤,一头浓密的乌发,看着毕业时的老照片,不禁思绪万千。一件T恤,一条短裤,一双拖鞋,入院报到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我要去外科,如果让我去别的科室,我就回家”这是当时年少轻狂的我真实想法,也是我到医院时和院领导说的第一句话,现在想想真应该感谢当年的院长是个伯乐。

1991年夏,我怀揣着外科医生的梦想,放弃了留在浙一医院当麻醉师的机会,回到了家乡,并如愿以偿的分配到建德一院外科。那时候的外科已经有了两个病区,但外科医生还是很少,当时全院职工大概也就200来个。开始两年我一直在外科两个病区间轮转,当住院医师的那几年几乎每天都在医院里呆着,不管是择期手术还是急诊手术都上,不管是白天还是半夜三更只要叫到都毫无怨言。《黄家驷外科学》时不离手,被翻看的滚瓜烂熟,大部分章节能随时报出第几页第几行。就这样在外科老一辈医师的教导下打下了良好的外科基础,也得到外科前辈的赏识。

1993年骨科首先从大外科分家出来,刚成立时只有三个人,40张床位,那是没日没夜的,病房要管,门诊要去,急诊要去,经常通宵达旦。记得有一次,收了一个大腿枪弹伤的病人,手术从当天下午开始一直做到第二天中午,整整17个小时,等到手术结束大家全躺在手术室的地上动不了了,太累了!但是累并快乐着。好学向新的求知动力就这样时刻地激励着我。二年后我到上海长征医院进修了一年,学成回来后就开展了脊柱手术。1996年年底,因为原骨科主任调至富阳骨伤科医院,临时任命我为骨科副主任,我成了当时医院里最年轻的科主任。那时候科里已经有了徐利明、魏绪猛、付小军等7位同事,组合成最得力的骨科医生团队,大家在一起非常团结,一起研究业务、讨论病例,生活上大家也相互照顾。直到现在,我都可以很骄傲的说,骨科绝对是建德一院最团结的团队。从那时起逐渐规范了骨科创伤的的系统治疗,并逐渐开展了关节手术和脊柱手术。当时的骨科基础还是非常薄弱,很多时候都是探索着前进。为了开展骨折闭合手法复位,在无X线防护的情况下在透视下进行手法复位固定,吃了不少射线,我的头发也是在那时候快速凋谢的。很多手术也都是从零开始的,有时第二天要开展的手术,前一晚在家复习手术图谱。当时的病人比较信任医生,即使有一些小瑕疵也不会计较。病人的信任和配合更有利于医生的成长。当然医生的职责促使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治愈率。别看我们骨科医生平时似乎有那么点吊儿郎当,但手术时绝对一丝不苟,管理病人都是尽心尽力的。20年来,只要人在新安江,我休息天也必须要到科室里转一转,这已经是一种习惯了,否则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医院对骨科的发展一直非常重视,199712月添置了一台二手的MRI扫描成像仪,虽然该设备仅限于头颅和脊柱神经系统的检查,但对脊柱外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后来陆续又引进几位新同事,并派到上海杭州无锡等大医院进修,2005年以后骨科进入快速发展的通道。月业务量从几万至几十万到上百万,住院病人从十几个到“一床难求”。2009年,随着新医院的搬迁,骨科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至两个独立病区,100张床位,医疗队伍力量雄厚,现拥有医护人员38名,医生增加到14名。医院唯一的一间百级层流手术室主要用于骨科手术,新购置了骨科手术床,C形臂光机,显微手术器械等。新的飞利浦1.5T核磁共振、关节镜更为骨科的微创手术奠定了基础。最近几年,骨科亦不断强化学科建设,新技术、新项目不断开展,是建德市的重点学科。

看到骨科一天天的发展壮大起来,作为第一代建医骨科人,作为现任骨科主任,我由衷地感到高兴。而作为建德一院的同龄人,我尤为自豪,特别是经历了新医院的落成和搬迁,经历了从“二乙”到“二甲”到“三乙”的跨越,经历了与台湾中山医大附设医院的合作,经历了浙医二院建德分院的成立。同时我也是位摄影爱好者,我用镜头记录了这一幕幕的辉煌,更是刻进了我的脑海。45岁,作为医院的中坚力量,我竭尽所能为我钟爱的医学事业奋斗终身。

 

 

 

王殷红,男,1991年学校毕业分配到建德一院外科从事临床工作,1993年骨科成立后,转入骨科,1996年任骨科副主任,1999年任骨科主任,已有23年院龄。还兼任杭州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杭州市中医药骨伤科分会委员,杭州市微创骨科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