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院庆特刊】一路走来

点击数:18892013-10-30 08:40:22 来源: 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网站

1975年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建德三院放射科工作,1980年调到建德一院,一路走来,亲眼见证了建德一院放射科30余年的发展史。

我院放射科从1968年建院时就有,至今已有45周年的历史。记得那时科室的总占地面积仅约60平方米,只有一个机房,一台上海产的200mAX线光机,一台静电摄片机,需要暗室洗片,工作人员只有两人,并无技术诊断之分。到1990时,科室购置了400mA500mAX线光机各一台,人员增至3人。199012月,科室又新添了国产KB500mA双床三球管X光机,至此我市有了第一台遥控电视透视机。

1992年,放射科开展了中晚期肝癌、肺癌的介入性治疗,开始由单纯医技科室向临床医疗转变。1993年,建德市卫生局放射质控中心成立,我则被推选为质控中心组长。19943月,科室购置了一台由美国GE公司生产的单排CT,到1997年的12月又添置了一台二手的MRI扫描成像仪,但该设备仅限于头颅和神经系统的检查。之后,随着19987月一台AII200型自动洗片机的购入,科室改变了以往的暗室洗片。到了2000年,科室先后购置了一台500mA专用拍片X光机和一台日本进口的东芝800mA胃肠机带模拟DSA系统。200310月,科室里有了一台4排螺旋CT(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2004年,从日本购买的CR成像系统加快了放射影像检查诊断工作的流程,不仅没有废片,而且影像层次丰富,对于肋骨、脊柱、四肢等疾病的诊断优于传统X线。

1980年至1983年期间,王永森为放射科主任,之后由我继任。看到放射科一天天的发展起来,我很高兴。但让我觉得更幸运的是,在我的放射工作生涯里经历了新医院的落成和搬迁,让放射科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包括设备、技术、人员各个方面都转眼间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自200910月份搬迁到新医院开始,放射科便从几十平米的小科室变成了拥有几百平米多个机房的大科室,人员也由原先的3人增加至现在的31人,14名诊断医师里有2名副主任医师,7名主治医师。科室变大,机房增加,人员逐渐变多,设备越来越高端,技术越来越精湛,看到放射科有这样的发展,作为主任的我很觉非常欣慰。

建德一院的整体搬迁放射科走进了信息化时代,放射科工作开始使用PACS系统,所有图像上传至医院内网,让医生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患者的影像,并可将其永久保存,彻底改变了过去等片子下诊断的状况。此外,医院的整体搬迁还使放射科拥有了一台荷兰飞利浦的数字大平板全身血管造影机(DSA),并将目前数字化X线摄影的最高端设备X线数字拍片机(DR)带进入了我们科室。之后,科室又先后添置了MX300型钼靶机和荷兰进口的口腔全景机。到了20118月,荷兰飞利浦公司1.5T 的磁共振扫描仪(MRI)开始闪亮登场,而紧接着科室还将购置一台目前世界上诊断心脑血管疾病最先进的仪器——64CT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我从事放射工作已有38年,通过这38年的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应具备三大条件:一是要有时间观念;二是讲究质量;三是懂得珍惜。毕竟时间就是生命,因此一定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一个错误的诊断也许会造成病人甚至是亲属一生的痛,这个错误无法弥补,所以必须要有质量。失去方知可贵,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太多的遗憾,珍惜眼前的工作才能把它完成得更好。

我院放射科同医院一起诞生,共同成长,一起走过了45周年的风风雨雨。而我,则把这里看作是自己的另一个家。看到这个家由小家变成大家,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暖。我很荣幸能见证这一切,见证这个家的成长。同时,我也衷心希望放射科的明天可以架起更高的桥梁,出现更美的彩虹!

(此照拍于80年代)

 

李锡林,男,毕业于浙江省绍兴地区卫校(现更名为“浙江省绍兴文理学院”),1975年参加工作,1980年调至建德一院放射科工作,1984年开始担任放射科主任至今,已有33年院龄。此外,还兼任建德市卫生局放射质控中心组长,建德市医学会影像学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