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院庆特刊】金秋的记忆

点击数:14882013-11-01 14:56:13 来源: 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网站

金秋十月,携着被岁月的利剑削瘦的记忆,我试着一点点走进过去,触摸远在26年前已近乎模糊的忆境。

回到19877月,毕业于浙医大口腔系的我,作为建德市口腔专业第一位应届本科生正式加入到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行列,开始了漫长的行医之路。当时领到的第一件白大褂胸前印着的号码是“231”,说明那时全院的正式职工也就两三百人。

那时的医院地处老城区的市中心,当中一条马路将门诊和住院部一分为二:病区右首一幢七层住院大楼在建,左边为旧的三层建筑,后面是平房,前部有原老门诊三楼,占地有限;马路对面四层的门诊大楼是新建的,内、外、妇、儿、口腔、五官各科都集中在二楼,都没有二级分科。闲时,串科非常方便,因而医务人员之间相互都非常熟悉。

口腔科面北,科室只有四位医生,多半是“半路出家”,靠窗的4台牙椅格外简陋,每台椅旁皆装有长臂电机,机头转速只有1万转/分,操作时常因转速慢、产热高而致患者痛苦不堪,叫声连连。那时的科室治疗项目很局限。医生在治疗间隙,常会俯首桌面手工弯制卡环,雕刻牙蜡型,然后去技工间包埋石膏、烫蜡、充塑、打磨,经这一系列工序,一副活动义齿才算制作完成,耗时23天,精密度也不高,工作强度大但效率低。1年后,科室购入了一台移动式涡轮机,机头转速高达10万转/分,大家轮流着用,这是口腔设备第一次质的飞跃。

1990年,为开展颌面外科手术,医院派我赴浙医二院进修。一年后,病区开设了口腔床位,开始收治病人。那时手术不少,上台时就临时拉上一个外科实习生或手术室护士充当助手。做第一台小儿先天性腭裂手术时,因为没小儿麻醉插管,还特地去浙二医院请了麻醉科主任带着插管前来指导。那时候,常常是白天忙于门诊,病区的病历就带回寝室写。那时年轻,上班辛苦不觉得,久而久之忙也就成了习惯。

1995年,作为口腔科主任的我和设备科长坐长途客车前去上海医疗器械厂考察,购置了5CS100口腔综合治疗台,分别配有涡轮高速和慢速手机各一只,这一脱胎换骨的变化使得医院口腔科从此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十月的金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相比26年前,现在的的医院已经成了建德卫生系统的巨人:占地100亩的恢宏建筑,5层门诊和19层病区大楼矗立两旁,造型别致而新颖,中间两层弧形廊道相连,其余楼盘各依地势而建,错落有致,建筑内明亮宽敞,四周绿树成荫,花草繁茂;员工近千,高、中级职称占比逐年攀升,硕、博生纷至沓来;每年,医院投入上千万的固定资产,高精端设备一应俱全;职工收入稳中有升。目前,医院不但成就了“三乙”的辉煌,而且正向JCI认证的标准坚实地迈进。

同样,口腔科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整整占据了门诊4楼南面的大半:诊室整洁透亮,布局合理,流程规范;清一色的11台西诺德口腔综合治疗台沿窗一字排开;配置有口腔CT、口腔全景机,牙片机、种植机、超声骨刀、高压消毒锅等一系例高新设备。拥有一支由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各4名,资深护士1名,清洗消毒员1名组成的实力雄厚的医疗技术队伍,成功开展目前口腔领域的绝大部分诊疗项目,包括:牙体牙髓、牙周、修复、正畸、种植以及颌面外科的肿瘤、外伤、炎症等,并已初具二级分科的雏形。口腔院感更是经受了无数次苛刻的考验,今天口腔科已逐渐发展成为在周边县市颇具影响力的医疗团队。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乘着母院45岁生日之东风,今后的口腔科必将继续破浪前行。

                                               

【个人简介】

 

吴新宏,男,1987年浙江医科大学(现更名为“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至我院口腔科工作至今,期间担任院党委委员、工会委员、口腔科主任,已有27年院龄。曾先后荣获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杭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杭州市文教卫优秀标兵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