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医共体丨让慢病患者“留”在家门口

点击数:11542023-01-16 08:22:37 来源: 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网站

近年来,为进一步深化医共体建设,在市卫健局统筹部署下,建德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内涵建设不断加强。在医共体内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提升分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工作,通过同质化的医疗质量管理,让百姓享受到同样优质的医疗服务,让医共体建设有成绩,有亮点。


2022年建德医院“医共体”建设如何

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图片图片图片



精准下沉,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根据医共体医疗需求,每周派出专家在成员单位进行坐诊和查房指导,历年来下派专家人次逐年提升。2022年共下沉医共体专家523人次,其中高级407人次,主治以上硕士研究生116人次,合计诊治患者约11046人次。特别是开展中医特色服务下沉工作,打响了医共体中医特色品牌。同时,依托浙大二院总院医联体帮扶指导,积极携浙二派驻专家团队到乡镇医院指导,使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共享省级优质医疗资源服务优势。



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建德医院充分发挥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定点医院专家优势,联合医共体分院一盘棋一队人落实好疫情防控举措。包括选派医务人员驰援核酸紧急采样任务,支援杭州健康驿站,医学隔离观察点,高速公路卡点百余批次数千人次,完成乡镇90%以上疫苗接种和医疗保障工作。




输血造血,基层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经过同质化建设管理,医共体分院在医院及科室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都获得明显提升。下沉专家发挥自身的技术和经验优势,帮助基层医护人员提高疾病诊治能力。2022年组织公共卫生知识培训14次,组织医共体内CPR培训和技能比武2次;组织线上及线下模块化培训合计36场次累计 3685人次。接受分院医务人员来院进修学习20余人,包含儿科、护理、口腔、康复、内镜等专科。



医疗救治医共体无缝衔接。建德医院在医共体内推广胸痛中心绿色通道诊疗模式,极大满足了当地百姓的就医需求。落实医共体统一公开招聘、职称自主评聘等各项制度,完成医共体招聘16名专业技术人才及2022年度高级职称评审工作。2022年新建11个全专科门诊,强化团队协作和牵头医院的医疗技术支撑。设立两个家庭医师名医工作室,一个慢病一体化门诊。成立家庭医师名医工作室,将名医送到社区,让百姓体会到家门口的名医。

1月11日,新安江分院病房正式开放,核定床位20张,最大可扩充到30张。许多慢病患者都可以就近就医。新安江分院院长戴文介绍,在总院的人财物和专家团队的全力支援指导下,分院病房如期开设,包括20名专业技术人员到总院进修归来,病房完成统一规划改造,配套设备统一更换,标识标牌统一设置,病房环境焕然一新。


“当天上午,95岁楼大爷入院后抗原阳性,心率139(房颤),氧饱和度95(吸氧后99),血压99/65,神志清,两肺散在湿啰音,给予对症治疗。由于病情较急,联系总院专家会诊并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下午,楼大爷病情逐渐稳定,也避免的急症初期奔袭到上级医院就诊的路程风险。这样一来,既可以减轻总院的床位压力,又增强了分院的服务能力。此外,分院病房管理及消毒管理都是和总院同质化进行,使患者获得全程、无缝、无差别的医疗卫生服务。”戴文院长说。





病有所医,群众健康获得感与日俱增



医疗服务是民生健康大事。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渐渐成为常态,老百姓的获得感与日俱增。据医共体分院需求及乡镇百姓需要,建德医院定期组织经验丰富的多学科专家团队赴偏远乡镇开展义诊、健康知识讲座、会诊、疾病筛查等医疗服务,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和认可。


2022年开展医共体乡镇义诊10余次,帮助体检后民众答疑复诊1000余例,切实解决老百姓看专家难的问题。为成员单位60岁以上男性免费做前列腺PAS筛查14508人,并对阳性患者进行回访,派出泌尿科专家到成员单位,给百姓带去早诊断,早治疗的便捷。以及全医共体做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筛查,直肠癌筛查,对有阳性者进行有效追踪慢性患者可以“留”家门口的医院就可以看病,落实十类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切实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不断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


不断推进“互联网+”共享融合。目前,医共体内通过远程医疗技术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图诊断等服务,使大医院、大医生的知识和能力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传递到基层;并建立了县域临床检验中心、临床影像会诊中心、临床心电会诊中心、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等“五大中心”从而助于百姓获得优质医疗服务,使有限的医疗资源价值最大化。




建德医院医共体未来这样干




1.党建引领,强学科,提升服务水平

突出党建引领,深入推进“清廉医院”建设,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拓展业务,强化专科能力建设,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势互补,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医共体成员单位急重症疾病处置能力和服务水平。


2.抢抓机遇,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

细化措施、完善功能,逐步拓展中医治疗相关业务,培养中医中药人才,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


3.做好延伸,优化整体服务结构功能

做好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常见慢病患者管理,积极拓展辅助检查和肿瘤患者管理服务,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服务。


4.培养人才,确保医、护、技可持续发展

加强人才梯队建设,选派基层医护人员来院学习培训,吸收先进技术,提升技术水平,为分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培育骨干力量。

【责任编辑:(Top) 返回页面顶端